消失中的江城 好書推薦













消失中的江城

  • 原文作者:Peter Hessler
  • 譯者:吳美真
  • 出版社:八旗文化

    新功能介紹

  • 出版日期:2012/03/28
  • 語言:繁體中文


這本消失中的江城人氣蠻不錯的,是本不錯的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消失中的江城全書的內容大意



看完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內容豐富、開拓視野,真的不錯,內容精彩!

最新與最多的社會科學,博客來每日都有特價商品推薦是網路書店購書最佳選擇!

消失中的江城曾在博客來 網路書店造成搶購熱潮。

購買也很便利,很值得納入購物車,不需要特地跑到外面找。

總而言之,它的評價很高,在網路上很夯,人氣蠻不錯,

消失中的江城誠意推薦給大家看喔!

博客來,博客來網路書店,博客來網路書局,博客來書店,博客來網路書店歡迎您

商品訊息功能:

人無法兩次踏上同一片河水,因為江河日下,
但當代人卻可以兩次踏上同一座江城,因為何偉。


一個小城的故事,
一部中國人都未能體察的底層心態史,
在中國,一切堅固的都將灰飛湮沒。

繼《尋路中國》、《甲骨文》之後,
《消失中的江城》重新浮現。

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斯(Heraclitus)說:「人無法兩次踏上同一片河水」,因為江河日下,水會流動,當下的時光也會消逝。但當代人卻可以兩次踏上同一座江城,因為何偉曾在揚子江上生活,費時兩年書寫四川涪陵。在幽緩的時光流程中,在變動劇烈的城鄉景觀內外,何偉依江而居,感受與學生和涪陵人相處的日常點滴,書寫出一部連中國人自己都未能體察的心態史和底層故事。

1996年夏天,27歲的何偉抵達中國長江邊上的一個小城:涪陵,以和平工作團(Peace Corps)的身分在當地的學院教兩年的書。自1949年以來,當地人就未曾有過美國人在此生活的明確記憶,縱使何偉的姓名極為常見,但他仍是這座四川江城數一數二的外來陌生人。原以為這將是一個平靜的兩年,何偉卻發現他闖入了一個與他的文化和個性全然不同的社會之中。

「這趟航程就像一個夢,夢裡盡是安靜的河流、滿是迷迷糊糊入睡的乘客的艙房,以及從幽暗的長江升起的城市燈光。而涪陵就像一個暫時打斷這場夢的地方。」------何偉

本書紀錄了何偉在涪陵與人相處的點點滴滴,其中包括了政治的氣候、歷史的溫度和城市生活的日常感覺。無論是鄧小平之死、97年的香港回歸或是長江三峽大壩的興建,何偉總是能敏銳察覺人們對這些事件的看法,總是能準確捕捉到中西文化產生差異的時刻。何偉的中國觀察總是充滿洞見,他為我們探勘出甚至連當地人和中國人自己都未曾發現的心態史地層,當中夾雜了文化、傳統、意識形態等保守或基進的觀念。令人回味再三,感到憂悒同時又充滿趣味。

1997,香港回歸、鄧小平過世,涪陵景物依舊,人事全非。
2003,三峽大壩閘門關閉、水位上升,涪陵江山易改,城市難移。
2012,繼《尋路中國》、《甲骨文》之後,《消失中的江城》重新浮現。

無論是「江河日下」還是「江河日上」,我們都可以重新踏上江城涪陵,
因為這裡是何偉一系列紀實書寫的發源地,何偉中國三部曲的最初起點。

作者簡介

何偉 Peter Hessler

出生於密蘇希里州哥倫比亞市,普林斯頓大學主修英文和寫作,牛津大學英國文學碩士。1996-1997年他以「和平工作團」身份在四川涪陵教書,自2001年起才成為《紐約客》首位駐中國記者,在此之前他只是《華爾街日報》駐北京辦公室負責剪報。新世紀開始,他也是《國際地理雜誌》、《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的長期撰稿人,保持著自由作家的身份。

何偉是全球著名的旅遊觀察者,他也多次獲得美國最佳旅遊文學獎。他所著《甲博客來網路書店骨文》曾入圍2006年美國國家圖書獎非小說類最佳作品,《尋路中國》則獲得2010年度經濟學人、紐約時報等好書獎。這兩本書和他根據涪陵兩年所寫成《消失中的江城》(奇里雅瑪Kiriyama環太平洋圖書獎)構成了他1996-2007十年的「中國三部曲」。

2010年,何偉來到埃及,學習阿拉伯語,參與當地的生活。我們相信不久就會看到他的新作。而他預告在五年後再度回到中國,繼續書寫新的中國傳奇。

譯者簡介

吳美真

雲林虎尾人,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畢業,紐約大學英美文學博士班肄業。曾任大學兼任英文講師及國內多家出版公司譯者,譯作包括《美德書》、《鋼琴師》、《微物之神》、《大洋洲的逍遙列島》等近七十本,近年來一直為基督教以琳書房譯書。







跟著狐-站起來:放下憂愁,相信愛的動能會突破一切



日劇人生:重獲生命微光的80個經典語錄



放下就是快樂全集(全新修訂本)

博客來

簡單,不簡單的好日子:尋回失落的美好



丟掉窮思想,打造博客來網路書局成功的自己



與雲對話



受用不盡一生關鍵24堂課



Skydoorzi 心靈短文金句首輯





  • 原文作者:Peter Hessler
  • 譯者:吳美真
  • 出版社:八旗文化

    新功能介紹

  • 出版日期:2012/03/28
  • 語言:繁體中文


消失中的江城





















越旅行越裡面:結構一條人尋找自己的創意途徑



住在月亮上的女孩



熾行者:澳洲冒險.挑戰.極限之旅



奧運金牌 的故事



打ㄧ手人生好牌



心靈雞湯之面對挑戰



我相信:80個觸動人心的生命故事



貝多芬的眼淚





消失中的江城推薦,消失中的江城討論消失中的江城比較評比,消失中的江城開箱文,消失中的江城部落客

消失中的江城
那裡買,消失中的江城價格,消失中的江城特賣會,消失中的江城評比,消失中的江城部落客 推薦


內容來自YAHOO新聞

HER Gaze聯展 紐約台灣書院登場

(中央社記者黃兆平紐約15日專電)8位來自台灣80世代出生女藝術家,今起在紐約台灣書院舉行「HER Gaze」(她的凝視)聯展,臉書、社會議題、童話故事是她們擷取的創作特色,呈現台灣當代女性繪畫風格。

配合聯合國召開婦女地位委員會(CSW)年會,文化部邀集張嘉穎、張恩慈、何采柔、何思瑋、謝怡如、蕭筑方、黃海欣、顏妤庭8位平均30歲左右的台灣女性藝術家、近20件繪畫作品,今起展出半個月。

這些藝術家都屬於80世代年輕一輩,藝術創作風格不同於上一代,很多作品已被藏家典藏,其中幾件作品還向台北知名畫廊「寒舍」借展,相當有看頭,展覽已納入紐約亞洲藝術周(Asia Week)本月推薦活動。

紐約普拉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教授愛德華茲(Nina Edwards)特別在開幕式與台灣年輕世代策展人、藝術家暢談及交換創作理念。

紐文中心主任游淑靜認為,「HER Gaze」展覽是台美藝術交流絕佳契機,又適逢紐約亞洲藝術周(AsiaWeek)盛大展開,呈現台灣女性對大千世界的觀點。

策展人賴麗惠認為,這些繪畫作品可以略窺台灣年輕世代女性繪畫風格及關注議題。由於都是80年後出生,女權意識、女性主義已非她們刻意批判或強調的重點,反而更多關注自身生活經驗、社會議題、周遭環境與內在精神省思,題材與風格也更為多元自由。

其中,張嘉穎與張恩慈的畫作以童話故事為題材,作品引出現實與想像世界的鴻溝,又企圖縫合兩世界的距離;何思瑋與謝怡如的繪畫也充滿童趣的想像世界,源於自然與生活記憶、經驗的轉換。

何采柔的繪畫創作 多以女性為主角,藉由身體、頭部與空間之間的緊張壓迫角度,以高飽和明亮色彩凸顯出緊繃的精神狀態。蕭筑方以塗鴉繪畫記錄生活方式,畫作充滿幽默,描繪內心世界。

顏妤庭與黃海欣的創作構思源自於社會新聞議題、資訊傳播等圖像的擷取轉化,創作風格大異其趣,透過日常生活畫面、傳播媒體或宣導圖像,以童稚、隨意、色彩濃郁鮮豔的風格,模擬想像場景。1050316



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her-gaze聯展-紐約台灣書院登場-021151325.html













消失中的江城



博客來,博客來網路書店,博客來網路書局,博客來書店,博客來網路書店歡迎您
55B49D71DB5F5052
arrow
arrow

    yfpv5ga75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